-
竹子的形態、生長速度和易護理性,讓它成為絕佳建材。而且,它的用途多樣,簡直是建筑界的百變戰士!讓我們來看看竹子在建筑中的幾種應用吧! 結構系統:竹子強韌無比!竹子的抗壓強度堪比混凝土,抗拉強度能與鋼筋匹敵!所以,竹材料廣泛應用于屋頂、梁、柱、桁架等建筑構件中。多樣的組裝方式和自由曲面,為創造獨一無二的結構系統提供了無限可能! 涂料、板材和隔斷:竹子還可以用作室內外的板材和隔斷。自然狀態下或經過切割、層壓、編織等處理后,竹材料展現出不同的圖案和紋理,為開放空間提供隱私保護,還能阻擋直射陽光,給空間帶來獨特的遮陽效果。 裝飾:在小型物件上,竹子可以用來打造家具,比如長椅和臺燈,還能用于其他裝飾物。簡單的竹子,也能為空間增添一份自然的清新氣息。 自然形態:就連竹子的自然狀態,也可以直接種植在地面,圍合出一個獨立的空間。它的高度為你提供私密空間,同時靈活的形態也為空間創造了豐富的場景變化。...
-
在如今全球環境窘境的背景下,可持續建筑的概念慢慢獲得重視。竹結構建筑作為一種獨特的建筑類別,因為獨特的材料特性和環保優勢,慢慢表明出其優勢。下邊,我們將詳細分析竹結構建筑的可持續性,包括其生態優勢、建筑技術、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意義。 一、竹子的生態優勢 1.當然生長和快速更新竹子是世界生長較快的植物之一,有些類型的竹子在生長時節能夠達到每日1米生長速率。竹子通常只必須3到7年的時間去改進,而作為一種木料,它往往需要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時間去得到可用的樹木。這類迅速生長促進竹子成為一種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其生態影響遠低于傳統木料。 2.碳吸收與減排竹子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在生長環節中釋放氧氣。研究表明,竹子的碳攝取量是同一地區樹木兩倍。這一特性使竹結構建筑變成減輕全球變暖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竹材的使用能夠減少對石油和建筑材料的協助,從而降低溫室氣體的排出。 二、施工技術與設計理念 1.古典與現代技術的結合竹結構建筑設計既注重傳統工藝,又融入現代建筑技術。這類...
-
現在好多人都在提倡低碳,提倡自然。不光光在是飲食用度上面要提倡低碳,就連家居住宅方面也可以!當城市的建筑正陷入“鋼鐵俠”式的千篇一律之時,建筑師利用竹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和表情,成為了鋼筋水泥的森林,玻璃幕墻的秀場,功能至上的設計。竹材用于現代住宅建筑,從地基到框架結構,從框架系統到屋面桁架,從地板到家具再到外部覆層和室內裝修及櫥柜,每到一處,竹材都置身其中。竹材加工處理技術還可以將竹子加工成墻板、梁、柱、樓板、屋架等各種結構構件。 竹建筑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竹子,經過工匠的精細搭建和工藝實現,賦予了竹建筑盎然的外觀,同時也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那決定竹建筑實用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燃燒發出響聲: 一些見過竹子燃燒或處理過竹制品的人可能知道,竹子在燃燒時會發出“噼啪”的響聲,像爆竹一樣,怪嚇人的。很多人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原因在于竹節中的空氣在受熱時劇烈膨脹,因此在燃燒竹子時需要注意,因為濺出的火星或碎竹能傷人。 二、抗擊氣候變暖: 與樹木相比,竹子生長迅速,吸收二...
-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文獻記載延續至今,歷史沒有中斷,保存了各種知識,形成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公元9世紀,中國已用竹子造紙。歐洲直到19世紀才用竹造紙,比中國晚了1000多年。 在生活和生產方面,我們的祖先早在6 7000年前就具有相當進步的古文化。竹子已經在炊具、臥具、家庭用具、生產工具、工藝品、房屋建筑、井鹽開采、水利工程、引水灌溉、交通、漁業、弓箭、火槍、火炮等眾多方面得到廣泛的利用。 竹子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文學藝術、工藝美術、宗教信仰、民俗風情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為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宋朝詩人蘇東坡在1000多年前寫有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他另有句曰:“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耶。”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稱&...
-
大關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也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清風吹拂烏蒙山,坡行至密林深處,一根根竹子挺拔而生,竹身清瘦,竹節鼓突。日照少、濕度大,獨特的氣候孕育了西南地區特有的植物——筇竹。
-
竹子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非木質林產品,主要分布在N46°至S47°之間的,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數據(2010年),全世界竹林面積共計3150萬公頃,亞洲-太平洋地區(亞太地區占55.3%,美洲地區占33.2%,非洲地區占11.5%。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世界森林面積持續減少,而竹林面積卻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這對于亞非拉地區發展相關的竹產業經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國家,關于竹的確切記載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在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發現了竹的象形符號。中國文人將竹視為四君子之一、歲寒三友之一,有正直、脫俗之意境。
-
你可能聽說過在地震后的人道主義援助工作中,建造臨時庇護所竹結構的使用,但實際上竹子的運用在建造能夠抵御地震的建筑物方面已經非常成熟。為什么我們要把竹子作為災后的臨時解決方案,而不是在一開始就通過使用它們來挽救生命?竹結構是在地震多發地區建造房屋和庇護所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這些結構都可以被設計、建造和維護得很好。從古老的傳統結構到現代建筑,全球各地的例子都已經證明了他們可以抵御那些曾使混凝土和磚塊結構建筑倒塌的自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