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縣章村小學竹門頭 | 一個有著128個甲方的設計
校門二樓的露天茶室下,幾位村民正閑話家常,
小孩子們翻閱著書架上的書籍,
樓下乘涼的阿婆說:“娃兒們快放學了吧。”
幾只燕子在空中掠過,下課鈴響了,
學生們背著書包,跨出這一方遮陽避雨的房舍,
牽起家人的手,向縷縷炊煙走去。
01 設計緣起
浙江縉云縣,當校長馬鑫飛第一次走進當地胡源鄉唯一一所鄉村小學時,還是被鐵皮校門轟隆的開啟聲震驚了。眼前的灰色鐵皮校門高聳,與周遭的水泥圍墻一同將學校與四面優美的山水風光割裂開來。章村小學雖環山臨水,坐擁秀美風光,但高大密閉的原校門將這一切都拒之門外。
同時,校門破舊、缺乏特點、形制死板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校方。對校方來說,此次設計改造不僅僅是一座校門的改建,它還承載著全校師生的希望,并見證一座鄉村小學的成長。
設計師高威在多年的設計實踐中,始終堅信為客戶訂制小而美的空間具有無限可能和巨大價值。其團隊受委托接受該項目后,首要明確了三個核心命題,即建造「屬于孩子的校門」、「屬于章村小學的校門」和「屬于章村本村的校門」。
在致樸公益基金負責人駱老師的提議下,設計師嘗試走進課堂,用pbl課程的方式,在輕松的互動環境中為孩子們介紹建筑設計師的工作以及專業的思維方式,以此引導孩子們在稀松平常的課堂中,基于校門改造這一真實的情境,像建筑設計師一樣去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逐漸發現原有校門的功能缺陷,從很多細節出發去思考,講出了真實所需,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想法。
孩子們用一筆一畫記錄下了自己的設計想法,他們問道:“這房子將來結了蜘蛛網怎么辦?會不會被大風刮跑?”有同學說希望校門是葉子的形狀、是竹子做的、是可以看到外面的山與河的;是希望家人走遠路來接自己放學的時候可以短暫休息的;是下雨等候時可以避雨的。他們甚至研究怎么固定竹子。孩子們善于發現問題的洞察力和稚嫩的樸實訴求,讓設計師驚嘆之余又為之動容。
在孩子們的提案中,高威感受到了孩子們在校門里寄托的對家人和家鄉的情感。這讓設計師堅信,好的設計不僅僅是優美的,更是有情感的。這一方校門應該是連接村莊與校園的橋梁,也是孩子們心中關于家鄉的一個情感標志物。
02 設計靈感
在設計調研的過程中,設計師發現了竹子這個重要的建筑元素。縉云縣當地有深厚、悠久、獨具特色的毛竹文化,盛產茶葉。甚至在章村小學校園內,可看到校長馬鑫飛用當地竹資源制作的竹筒大炮樂器,竹子屏風,竹子裝飾等多種竹制品。
令設計師驚喜的是,章村小學還開設了特色音樂和美育課程,如茶藝課堂,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學習當地黃茶制作,讓學生從小了解自己的家鄉風物。而校方也計劃在二層單獨辟出一個教室作為茶藝教室。
基于對當地特色的思考,設計師與竹建筑施工單位“竹境”開始對接設計概念,將此次校門設計引入竹材,將校門造型設置為流動的拋物線形,演繹成漂浮在學校入口的兩片「茶葉」意象;同時將門衛室的頂部改為露天茶亭,與學校的茶藝教室相連接,同時延展了茶藝課的教學實踐空間。此時的校門不再是一種隔絕的符號,而是連接了村莊的過去和未來,連接了校內和校外,連接了學生和村民,成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
入口設置的一段樓梯空間,以拱形橋洞呼應古方山天橋水渠,直通二樓露天茶亭。樓梯的置入為校門新開辟了一條動線,將茶藝課堂及當地村民至茶亭休憩的行動線具象化,擴充了空間功能,增設了情感交互。樓梯下的橋洞和茶亭一起,成為了全村最有人情味的公共場所。
在孩子們的設計靈感啟發下,設計師和“竹境”也在不斷的深入探討交流中,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將校門結構進行了完全竹制編織,以此強化校門的在地屬性與結構的真實美感。當走進校門,在感受當地竹材本身質感的同時,又多了一份親切的味道。這也充分尊重了校門最親密的使用者——孩子們的基本訴求。
設計師和“竹境”從設計概念到工藝深化再到落地成型,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一座按照孩子們心中的樣子描繪出來的校門落地而成。歷時一個月的時間,為了能趕在孩子們開學前完工,“竹境”的工匠師傅們日夜兼程。新校門不再沉悶死板,開關時也不再發出令人煩躁的轟隆聲。在校園里,孩子們透過校門可以看到被山水環抱的村莊和來接自己放學的家人,開闊明亮的視野讓整個校園都充滿了生機。
03 情感交互
除了功能上滿足校門所承擔的傳統任務外,設計者更想賦予這座新校門更多的「情感互動」。非封閉的電動格柵式大門讓校門內外的視線聯通,同時串聯起了校內外的景色。突破傳統認知的開放式露天茶亭設計,亦是村民與學校產生連接的交點,溫暖又極富人情味。
新校門的設計結合了鄉村在地美學,亦將設計與建設工作交還于當地村民與學生。孩子們在提案中寫道“可以讓舅舅來幫忙,爸爸來刷漆、貼瓷磚”這樣真誠的話。與此同時,經費是教育局出的,“竹境”作為本次項目的施工單位也給予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老師們還提前在村里貼了紅榜,招募熱心村民一起參與幫忙。開工這天村民們真的就來了,有人干水泥工和木工,有人做飯和打掃衛生,還有人開自家卡車往返運沙子……就這樣,村里的小學有了新校門。
在這種情感交互的指引下,建筑師和村民與學生漸漸建立起了信任,孩子們的想法從一張張圖紙變為了現實。他們夢想中童話般的校門,讓這座承載著希望與獨特意義的校門和村莊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校門的盡頭,是鄉村教育生態日益發展與成長的真實寫照,而這座遠離城市喧囂的鄉村小學,也讓致樸公益基金、上海專業的PBL項目化老師、杭州ADR設計團隊、安吉竹境竹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維系在一起,共同打造了一個溫情而美好的聯動空間。
一座“小而美”的校門建筑由此成型。其中借由源源不斷的靈感創意,對村小校門設計最細微的體察,以及建造過程中的徐徐推進,折射的是孩子們質樸美好的情感愿望、村民們淳樸善良的內心世界、以及老師和社會各方力量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與付出。
陽光灑進校門,村里的老人們坐在門口閑聊,茶亭里的村民正悠然飲茶、望向遠方,校園里傳出朗朗書聲,人人都沉浸在這恬靜的氣氛中。這一幕幕,交織出了建筑設計對人生活的無聲影響,也帶給了人們無法言說的真實與感動。
推薦文章
-
竹境是中國竹產業協會和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常務理事單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湖州市最具創新活力型小微企業,更于2022年獲評中國竹產業協會“中國竹產業品牌十強企業”,是原竹建筑行業唯一入選企業。竹境高度重視原竹建筑的設計,通過與設計師緊密合作和自主設計、通過舉辦“全國高校竹建筑設計建造大賽”等竹文化活動對傳統原竹建筑進行創新,使現代原竹建筑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獲得近20項國際、國內設計大獎,極大的推動了原竹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竹境獲獎項目 本期介紹的獲獎項目 尚村竹蓬鄉堂 榮獲 2018 WAN AWARDS/Small Spaces Category Winner 2018 WAF Shortlisted/New and Old-Completed Buildings 2018 英國Dezeen Award/ Reborn Finalist 等多項國際大獎 地理位置 尚村位于安徽省績溪縣家朋鄉,自唐末各士大夫遷入以來已有千年歷史,是如今皖南罕見的“十姓九祠”千年傳統村落。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傳統村落受到了...
-
竹境是中國竹產業協會和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常務理事單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湖州市最具創新活力型小微企業,更于2022年獲評中國竹產業協會“中國竹產業品牌十強企業”,是原竹建筑行業唯一入選企業。竹境從2016年開始,每年拿出營業額的10%投入到原竹處理和原竹建筑技術的研發中,先后攻克了原竹防腐、防霉、防蟲、防火等原竹處理難題,一舉將原竹使用年限從1—2年提高到了20—30年;創新了原竹建筑連接、支撐、功能拓展等傳統技術,使原竹建筑與現代建筑體系無縫融合,而且更美觀、更牢固、更耐用!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獲得了18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這些專利體現了竹境在核心技術上的深度創新和突破、在產品應用和功能優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竹境專利技術 本期介紹的竹境專利技術分別是 “一種原竹緊固結構”實用新型專利 “一種原竹支撐底座”實用新型專利 應用前景 綠色建筑與鄉村振興的政策紅利 隨著“雙碳”目標推進和鄉村振興戰...
-
竹境是中國竹產業協會和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常務理事單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湖州市最具創新活力型小微企業,更于2022年獲評中國竹產業協會“中國竹產業品牌十強企業”,是原竹建筑行業唯一入選企業。竹境高度重視原竹建筑的設計,通過與設計師緊密合作和自主設計、通過舉辦“全國高校竹建筑設計建造大賽”等竹文化活動對傳統原竹建筑進行創新,使現代原竹建筑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獲得近20項國際、國內設計大獎,極大的推動了原竹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竹境獲獎項目 本期介紹的獲獎項目 沈陽森林動物園大熊貓館 榮獲 遼寧省優秀建筑科技創新獎 沈陽森林動物園位于棋盤山國際風景旅游開發區內,熊貓館場地選址位于動物園南側,整個動物園游覽路線的中部,依山傍水,占地面積9123.1平方米,場館及附屬建筑依山勢而建,建筑空間和屋頂均順勢形成天際線,以求上下呼應,極富吸引力。 整個熊貓館的參觀流線從南到北,循序漸進,將大熊貓館作為整個建筑序列的高潮,先讓游客經過一個個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