滸溪草堂
草堂者,蓋因自然之溪阜,前當墉洫;資人力之締構,后加茅茨。將以避燥濕,成棟宇之用;昭簡易,葉乾坤之德。”——(唐)盧鴻一《嵩山十 志十首·草堂》
滸溪草堂是一座寬敞明亮的開放式多功能大廳,臺基面積253㎡,屋頂覆蓋面積288㎡。一面透空竹屏將堂內空間劃分為前后兩個部分,較小的用作前廳。建筑結構由3個標準單元排列構成,單元之間相隔2m,上架檁條貫通,下架連以系桿。
每個單元寬6m,深10m,進深方向施大屋架,屋架間距3m。面闊方向出于減柱目的,于前后檐各施小屋架,令檐柱開間增大至6m。由此形成的六個小人字坡與中央大人字坡垂直相交,組成無水平檐口的雙向折板式屋蓋,四周出檐1m。
草堂設計將實用性放在第一位。雖然只是一座并不需要外墻圍護的敞廳,但仍須具備基本的遮陽、避雨和容納功能,以滿足大量游人和團體活動的需要。寬大舒展的屋蓋為堂內空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庇護,可以滿足惡劣天氣條件下的使用需要。不管是作為茶室,抑或其他功能性場所,平時容量可達100人,下雨時避雨人數可在200以上。除供散客使用外,還可接待各種形式的團體性活動,如論壇、沙龍、雅集等。屆時屏風前方可布置為舞臺,大廳用作觀眾廳,堂內配有照明,屋頂設置吊扇,是一處功能基本完備的聚會場所。
原竹是一種惹人喜愛的天然綠色建材,在不改變其原生形態的情況下,經過精心計算和巧妙組合,可使建筑結構達到足以抵抗風雪荷載的強度。安吉地處浙北山區,冬季積雪厚度有時可達30cm。組合柱、疊拼梁,配合斜撐和拉桿的使用可以大幅提高結構承載力。以組合柱為例,共有30組,合計用到毛竹150根,按屋蓋面積288㎡計算,平均每根竹子負擔不到2㎡。屋蓋自重加上積雪重量(新雪密度按0.05~0.1g/cm³),平均每根竹子荷重不超過150kg(浙江毛竹筒狀使用時的順紋受壓極限強度為648kg/c㎡)。即使竹子偶有開裂,也可確保結構無虞。
此外,設計還考慮到臺風影響,草堂雖無外墻,但其碩大的屋蓋有如一把大傘頂在頭上,風力作用不可低估。雙向布置的屋架,結合角梁及斜撐的使用,可使房屋在縱橫兩個方向都能獲得足夠剛度,以抵抗屋蓋受風時對下架結構的拉扯。再有,作為一種相對脆弱的有機材料,原竹構件及其固定所用五金件全部杜絕露天使用,以免遭受日曬雨淋,使用壽命得以加倍。
草堂介入場地的方式是謙遜的,同時又是機敏的。“夫借景,林園之最要者也”,草堂的位置和方向是經過現場精心調校的,西南方向正對安吉名山靈峰山,透過堂內竹屏,靈峰山的剪影宛如一幀馬夏山水;東北方向,從兩株近景喬木的枝下空間望去,滸溪下游的平林沃野又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大癡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