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亭
同濟大學參賽團隊的作品“風之亭”在“第二屆全國高校竹設計建造大賽”榮獲一等獎,參賽團隊共有13人,自稱“竹隊友”,組建于2019年5月底,由4位本科生、4位研究生、5位教師組成。參賽學生包括鄧希帆、黃于青、王梓童、白一江、易錦球、陸婕祎、潘穎嘉、林子涵。校內帶隊教師包括張婷、譚崢。校外特聘評圖嘉賓有結構師彭超、建筑師董曉、建筑師肖聞達。方案于2019年7月初基本確定,后續的3、4個月與結構師、業主、施工方密切配合,并持續進行深化調整。
“風之亭”的場地位于安吉龍山源。這里處在天目山的余脈,擁有山丘、田野、水塘、茶園等多重景色。近些年這里被保護性地開發,形成了一片結合自然與人文游賞的公園。業主希望以竹為結構,在這里建造一座可供人休息、并容納小型演出和團建活動的構筑物。
基地選址在一個三岔路口旁的坡地上。主路連接園區和遺址,岔路連接著更低處的田野。這里曾經有一處磚房,如果可以利用這塊空地,則可以盡可能少地破壞場地周邊茂密的松林。場地曾被簡易地平整過,因此在東部有明顯陡坡。
設計的初始概念是“嵌入場地的帳篷”:以人字形的帳篷為原型,提供在自然中庇護的感受;通過分叉,吸納來自園區、遺址、田野三個方向的動線,使人們可以在此穿行、停歇。在后續的推進中,同濟大學團隊結合外部和內部的空間需求對“帳篷”進行了異化,通過邊拱向三個不同方向的景色打開。形態好像風拂過,簾子鼓脹起來。這也是“風之亭”名字的由來。